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某国内媒体称,“低龄老人”总量增大,从事农林牧渔行业(2023低龄老人就业)

发布时间:2023-03-20 15:44:04作者:小编酱

据某媒体报导,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也在不断增大,关于这类人群就业的话题也广受关注。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其中60~69岁老人为14739万人,低龄老人占全部老人的比重为55.83%。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按照上述比例测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

未来,我国低龄老人群体还会更加庞大。根据我国历年出生人口数据,1962年起,我国进入到一个出生人口高峰。因此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

国家统计局去年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57岁的人群达到了2604万人。今年该群体陆续进入到60岁老年阶段。

同时,2020年七普时,我国48~57岁群体达到了2.4亿人,该年龄段人群从今年开始的十年内陆续进入到老年阶段,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我国低龄老人群体将大幅扩大。

现在媒体的造词水平越来越花了,想要年轻人结婚就把年轻人成为“大龄青年”,制造年龄焦虑感;想要老人再就业就把本该退休的老人称为“低龄老人”

把语言文字玩到极致,社会上有什么矛盾,就造个新词,企图扭转人们的常规认知,淡化矛盾

这篇新闻报道里面有一段描述,让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根据去年底的一组公开数据,目前农民实际发放的养老金水平为每月平均188元,只相当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发放水平每个月3577元的5.26%。

因此,对很多农村老人来说,其主要生活来源要么依靠自身的劳动收入,要么依靠子女赡养。

咱们的父辈,爷爷辈们也都是交过税,纳过粮的,为啥老了每月只有188元养老金,而城镇职工平均却有3577元

难道是因为农村人吃得少,还是农村人买东西的价格是城里人的5.26%?

造一堆新词没什么意义,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5.4岁,因此,60-69岁的人就叫老人,而不叫什么低龄老人。逃避问题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老龄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未富先老。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急剧增加,贫富差距过大,养老金区别对待严重,社会分配不公已非常严重。

有退休金的那群人在跳广场舞,在全国旅游,没有养老金的那群人在集市上卖东西,在工地上打小工,在翻垃圾桶。最勤劳的人们,为了挣口饭,活到老干到老

可能农村人天生爱劳动,天生就是体格强健,所以到了六十岁以后,还要去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

也可能是农村子弟们在社会上出路多,挣钱多,所以可以在城里拼搏的同时,还要背负赡养老人的负担。

当然赡养老人是应该的,只是想对城里有退休金的家庭来说,农村子弟负担更重。

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同一片土地,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

目前农民实际发放的养老金水平为每月平均188元,只相当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发放水平每个月3577元的5.26%。

对很多农村老人来说,其主要生活来源要么依靠自身的劳动收入,要么依靠子女赡养。

农林牧渔之外,就业的低龄老人中,从事制造业的占比为7.29%,建筑业的占比为8.31%,批发零售业的占比为6.61%。

这四大行业占比合计达到了84.65%。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钢铁蜘蛛侠英雄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