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最新研究:人类DNA上发现155个全新基因

发布时间:2023-01-01 13:23:02作者:小编酱

据报道,来自希腊亚历山大弗莱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声称,他们在人类的基因组中鉴定出了155个来自DNA非编码区的新基因——这表明,现代人类在700万年前和黑猩猩谱系“分道扬镳”后至今仍在继续进化。

要知道,虽然新基因也可以从基因重复(复制基因)事件中诞生,即含有基因的DNA片段发生重复,但这155个新基因却是“凭空出现”的。据悉,这些新基因仍能编码微蛋白,但由于它们编码出来的微蛋白实在太小,导致这些DNA序列很难被找到和研究,也因此常常在各种研究里被忽略。来自BSRC Flemming的进化遗传学家尼古拉斯瓦基利斯介绍说道,“这个项目始于2017年,因为我对新基因的进化很感兴趣,而且想弄清楚这些基因究竟是如何起源的。”但该项目却被搁置了几年,直到2020年另一项研究发表,“其中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据促使我们继续这项工作”。

在这项发表于2020年的研究是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所做。他们对一些微生物蛋白进行了分类,这些微生物蛋白正是由曾被称为“垃圾DNA”的非编码区域产生的。这些新基因的出现,最初“并不起眼”——是以sORF的形态出现的。但sORF毕竟太小了,此前受限于技术,一直被研究得不多,大部分基因也都没有被注释,更别提用它编码出的微蛋白了。
Nikolaos Vakirlis,来自希腊瓦里“亚历山大弗莱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他表示这项研究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不过中途搁置了很久,直到一项新的研究发表,该研究中有一些数据对他们很有用,帮助他们重新开始了项目。剩下三位作者具有同等贡献,其中Aoife McLysaght作为生物遗传学领域专家、通讯作者,则来自都柏林三一学院。她表示,他们研究的这些小尺寸DNA,基本处于基因组序列可解释的边缘、处于很难知道它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区域,但真的很有意思。而在未来,作者们表示,他们会进一步地研究新发现的这些微基因究竟会起什么作用,了解它们是否可能直接参与某种类型疾病的形成。

报道还称,在非编码区域内自发产生新基因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凭借新发现的追踪这些基因的能力,未来将更有可能找到答案。“如果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人类基因组中还隐藏着更多功能性相关的东西。”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遗传学家麦克莱萨特说。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