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都用了哪些刑罚手段
朱元璋,小时名叫重八。朱元璋是元末起义的首领之一,起义后改名为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努力,勤于政事。贡献无数,加强了皇权,稳定社会,统一国家,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朱元璋出身农民,曾经为地主放牛,也曾做过和尚。虽然是一位草根,但是却心腹英才,手段了得,见识不少,因而出现了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一个国家里最怕的就是贪官污吏,它不仅使得百姓生活在之中,还能扰乱朝廷的格局,要说历史上反贪最严厉的皇帝就是朱元璋了。那么,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都用了哪些刑罚呢?一,朱元璋制定法律酷刑坚决打击贪官污吏,法律规定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明,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斩首示众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放在衙门旁警示后人。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很严格,从小到大有不同程度的惩罚配有严酷的刑罚,比如挑脚筋剁手指凌迟斩首等等,这些让人听了都心惊胆战的酷刑,确实起到了威慑的作用,很多官员不敢造次。二,朱元璋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朱元璋能做到无论对方职位高低,只要涉嫌贪污就算涉及到皇家国戚,都得一并惩治绝不含糊,比如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他自认为是驸马爷不顾朝廷的禁令,私自贩卖茶叶被小吏告发,朱元璋得知后怒气冲天下令赐死了驸马爷,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大义灭亲之举。三,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还想出了一个狠招,就是动用全国的老百姓作为监管人员,在民间只要百姓发现哪个官吏欺压百姓的,任何一个老百姓都可以把他压制入京,假如途中的官员谁敢阻拦一律灭九族。由朱元璋打造的官场清廉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朝宣德年间,吏治清朗达六十余年,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虽然后来,衰落了,但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惩治贪官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还被后世皇帝效仿。漫步在竹林一一2019年冬于君山
白居易在此送客,宋江在此题反诗,浔阳楼究竟是如何的风采
浔阳楼是老字号酒楼,宋江在楼上喝酒涂鸦,结果整出个杀头之罪。黄之炳在江中被抓,被李逵活生生割肉下酒。《水浒传》给酒楼做了个广告,江南人商业眼光好,7年前翻修扩建一下,整成江南名楼,我觉得不如改成“涂鸦楼”更能吸引眼球。现在涂鸦文化在西方国家很盛行,走在欧美城市街头,能看到很多花花绿绿的、千奇百怪的涂鸦作品,其实我国古代就盛行涂鸦,古人走的是文艺路线,比现代人文明,也有档次,不是只会写个“XX到些一游”,而是即兴在墙壁上吟首诗,写段词,泼幅画,抒发一下情感。最早的要算是汉代奇人师宜官了,此人字写的好,又遇到个喜欢书法的皇帝汉灵帝,全国掀起书法热。他每天到酒馆在墙刷刷刷刷写几行大字,粉丝想欣赏,两大钱一张门票,等凑够了他的酒钱,就把墙上的字抹去。师宜官不但有经济头脑,还懂得观众心理,不让观众一次看够,每次写几行字撩拨书法爱好者的,然后抹去,让粉丝耐着性子等下一集。为什么古代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没有人阻止,还鼓励呢?这是因为“代沟”,时代的鸿沟。那时候没有诗歌期刊,没有网络媒体,更没有诗歌群,很多文人写了诗想显摆一下,没有发表的地方,于是就在酒楼、旅游景点、寺院墙上涂写,慢慢形成文艺沙龙,吸引诗歌书画爱好者聚集,同时为这些场所带来人气,于是专门开辟文化墙,供文人墨客题字。唐朝和尚惠能在寺院墙壁上写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谒语,被五祖禅宗看出其慧根超过大徒弟神秀,暗中传授衣钵,成了六祖禅师宗。浔阳楼上提诗的宋江就没这个好运气,他刚被阎婆惜戴了绿帽子,一气之下杀了这骚货,丢了公务员,心里不爽,喝得蒙瞪二五,提笔在墙上写下"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诗写的豪情万丈,但却没换来酒钱,也没换来名声,换来杀身大祸。后来,梁山好汉又在浔阳江里活捉了告发宋江的黄文炳。李逵活活削下黄文炳的肉,烤了当了下酒菜,还把心肝剜出来做醒酒汤孝敬梁山首领。《水浒传》的这些情节给浔阳楼做了个免费广告,而且一做就是700年。这要归功于“施大爷”施耐庵,做了这么大一个广告,不知道他吃了浔阳楼酒店的回扣没有。
吃什么健脾
俗话说,脾胃不和,百病丛生,好身体的前提离不开好脾胃,我们身边很多处于病态与健康之间的人,大多是脾胃出了问题!想要调养好脾胃,其实首先要分清,我们是需要「补脾」还是「健脾」,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方法各不相同,没分清就盲目进补,会对我们的脾胃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先讲清这个问题!脾对我们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身体各脏器中,脾胃处于中心,连接各处。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在身体中的作用是主运化,“运”是运转输送;“化”是消化吸收。脾气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才化身为身体所需的精、气、血、津液,内养脏腑,外养皮毛。脾胃自己就像一台发动机,将精微物质运输出去。而健脾和补脾的区别就出现在了这个运化的过程之中。“健脾”这个词,似乎很容易被误解。谈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补脾。补脾虽然是健脾的常用,但补脾与健脾的意思并不对等。在《增韵》中有言:“健,强有力也”。健脾是清除障碍物,如湿、痰、气滞、积食。是改善脾的工作环境,减少轮轴转动的阻力,让它转动更顺滑。脾气是运转的动力,补脾其实是补充能量,增加轮轴转动的动力,让它能转动并且更有力量。在脾胃里没有痰、湿、食滞、气滞的情况下,补一些能让脾气充足的药食,就像给车一点油就动起来了一样,像甘草、红枣、党参等食物就是能够让脾气运化的「油」。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分清健脾与补脾的关系。如果把脾胃比喻成一块土地,那健脾就像给这块土地松松土,清除杂草,让这个土质更好。而补脾则是给这块土地施施肥。简而言之,健脾侧重「清除」,补脾侧重「增动力」。一般来说,干瘦干瘦的人,需要补脾,因为他的脾胃虚弱难以运化水谷精微。身体虚胖,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需要健脾,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了。需要健脾1、平时爱吃生冷、油腻食物,饮食不节。2、夏天极怕热,爱吹冷气,长期处于潮湿环境。3、不爱运动、爱生气。日常表现为身重、脘腹痞闷,呆滞、舌苔黏腻、脉濡、经常感觉喉咙有痰、排不净、粘黏、身体沉、头油脸油、水肿者,需要健脾。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陈橘皮60g、甘草30g,每服6g,水一中盏,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方剂仅作分享,用药建议大家遵医嘱)此食疗方药性平和,适合大多数人。但阴虚体质、体内有实热,经期内人群不建议食用。健脾动作—推脾经早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之时,此时可取坐位(如下图),张开手掌用掌根或握空拳用指节,从三阴交穴推向阴陵泉穴,推的过程中,如果有很痛的地方那就是淤堵的部位,要着重推,直到不痛方可。那么什么情况需要补脾呢?身体没有以上情况,没有痰、湿、食滞、食积、气滞的情况,身体干瘦的人适合补脾。食养上,小米、藕粉、山药、扁豆、薏仁、莲子、芡实、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可常吃。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来讲,脾胃不好多数是因为湿气的原因,湿气困脾,我遇到的大部分朋友,纯虚的脾虚比较少,大多都是虚中有湿,所以重点是先健脾,再补脾!大家清楚了吗?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合适自己的调养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持续健康知识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我是一名中医人!欢迎关注,用老百姓的话讲透一日三餐里的中医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