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三国志14曹休属性(三国志魏书的谥号都有谁)

发布时间:2023-05-22 17:40:50作者:小编酱

三国志魏书的谥号都有谁

曹魏人才济济,获得谥号的大臣有几十位,使用过的谥号有忠、贞、壮、元、敬、景、肃、穆、愍、靖、成、恭、威、刚、定、厉等。一、忠侯两位忠侯是大誉之谥,有夏侯惇、曹仁两位获得这个谥号,两人都是曹操的兄弟,从起兵时跟随曹操,是曹魏集团股肱之臣、军中统帅。二、贞侯八位贞侯有忧国忘身、高风亮节之意,获得这个谥号的有郭嘉、常林、裴潜、胡质、郭淮、桓阶、陈矫、徐宣,代表人物郭嘉,郭嘉奇计百出,世之奇才,病死在为国征战的途中,曹操深为痛惜。三、壮侯七位壮侯有健壮雄伟之意,获得谥号的有许褚、文聘、徐晃、曹休、张郃、庞德、邓艾等,其中许褚、庞德勇冠三军,张郃、徐晃、邓艾勇武又有善统兵,文聘、曹休坐镇一方。四、元侯三位元侯有从一而终之意,获得元侯谥号的有曹真、傅嘏、高柔,曹真是曹操养子,曹丕任命的辅政大臣,官至大将军。五、敬侯四位敬侯有庄重勤廉之意,获得敬侯的有荀彧、荀攸、华歆、卫臻。荀彧、荀攸王佐之才,荀彧居中持重,荀攸为曹操谋主,华歆封侯拜相,卫臻刚正不群。六、景侯四位景侯有钢正无私之意,获得景侯的有蒋济、刘晔、王基、满宠。满宠执法不畏惧权贵,刘晔有佐世之才,王基倡导俭朴,蒋济善审军事。七、肃侯四位肃侯有恭敬认真,为人严肃之意,获得肃侯的有贾诩、程昱、孙礼、贾逵、辛毗,贾诩计毒,程昱计狠。八、穆侯五位穆侯有温和恭敬、为民造福之意,获得穆侯的有赵俨、徐邈、王昶、陈泰,赵俨、徐邈有政绩,王昶著治论,陈泰通雅博畅。九、靖侯一位靖侯有安定国家之意,获得靖侯的是陈群。陈群长于治政,著作九品管人法。十、恭候两位恭侯有恭敬谦逊之意。获得恭候的有曹洪、韩暨。十一、愍侯三位愍侯有哀怜之意,获得愍侯的有李典、夏侯渊、乐綝,夏侯渊被敌人所杀,李典英年早逝,乐綝被乱兵所杀。十二、成侯三位成侯有务实能干之意,获得成侯的有王朗、钟繇、卢毓,三人都是国家重臣。十三、威侯六位威侯有刚强,使敌人畏惧之意。获得威侯的有吴质、曹纯、臧霸、乐进、朱灵、郭修,乐进先登猛将,曹纯、臧霸勇武刚毅。十四、刚侯二位刚侯有刚强,不受诱惑之意,获得刚侯的有张辽、李通,张辽初从吕布,李通曾拒绝过多位诸侯的招降,张辽智勇双全,李通良将之才。十五、定侯三位定侯有安民之意,获得定侯的有张绣、董昭、杜袭。十六、厉侯一位厉侯有严格严肃、无礼之意,获得历侯的是于禁,于禁治军严谨,但投降使曹魏不满。

江苏宜兴十大名人

宜兴是陶的故都,锦绣江南鱼米之乡。千百年来,吴楚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生发,形成独特的阳羡文化,孕育了一大批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人才。周处,字子隐,宜兴第一人物年轻时常与人斗殴,乡亲们将他与长桥下的独角蛟、南山上的白额虎并称“三害”。他射虎斩蛟后,入吴求学,立志改过。曾任吴国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楚郡内史、散骑常侍,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周处刚毅正直,任御史中丞时,得罪了梁王司马彤,元康七年(297年)孤军与叛军齐万年交战,战死疆场。赠平西将军,谥号孝。周处在史学、文学等方面也有建树,撰写的《风土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地方性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的著作。卢象升,字建斗,宜兴张渚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大名道、按察使。他虽是文士,但善骑射,娴将略。崇祯七年,任右佥都御史,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总督、兵部侍郎,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首辅杨嗣昌诬告,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崇祯十二年(1639年),象升率部在距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后又追谥忠烈、忠肃。蒋澄,字少明,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东汉光武帝时官封亭乡候,封地在今宜兴山以东,杨巷、官林一带,不久任婺州刺史。因婺州远离朝庭曾先赈后奏救济灾民,为民施仁,得到光武帝褒奖。东汉明帝永平(公元75年)逝世,葬于封地之内的都山之麓。蒋澄是的先祖,1948年6月23日,偕夫人宋美龄专程到蒋澄墓地扫墓。蒋默,字秀芳,东汉光武帝时官封亭乡侯蒋澄的长兄,官封云阳亭候,封地在今和桥一带。后被召到朝庭任谏议大夫,死于任上。陈维崧,字其年,今高塍亳村人幼时天资聪慧,过目能诵。17岁中秀才。宜兴成立“秋水社”,参加的都是年高德劭的文人,维崧虽很年轻,因以能文著称,也被邀参加。他与吴江吴汉槎、云间彭古晋被称为“江左三凤凰”,许多著名诗人、古文家争与为友。康熙(1679年),召试博学宏词,他以《璇玑玉衡赋》中选,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纂《明史》。1782年卒于北京。维崧善诗文,尤擅长词和骈文,他是阳羡词派的领袖,清代骈文的开山。著作有《湖海楼集》54卷、《陈检讨四六》20卷和《两晋南北集珍》等。陈庆之,字子云,今宜兴张渚镇人年轻时随从梁武帝,深得武帝的信任和赏识,任主书、奉朝请官职。普通年间(520——526),任威武将军、宣猛将军,率军击溃北魏元延明、李宪。大通元年(527),大败魏将曹仲宗、王元昭,占领涡阳城。大通二年,任前军大都督,击败魏将邱大千,生擒王元徽,进入洛阳,被授车骑大将军。后封永兴侯、北兖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任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又屡败魏师。不久任豫州刺史。庆之逝世后,赐谥号为武。蒋防,字子微,唐代义兴人蒋防年少时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是位早熟的文学家。曾任司封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822年因“牛李党争”受株连被贬为汀州刺史、连州刺史。蒋防善诗文,《全唐诗》中录其诗1卷;《全唐文》中收其赋及杂文1卷。其传奇《霍小玉传》尤为著名,是唐代传奇中的杰作之一。明代文学家胡应麟推崇为“唐人最精彩动人的传奇。徐悲鸿(原名徐寿康),画家,1895年7月19日出生现代绘画事业的奠基人,中央美术学院筹办人,原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名画作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箫声》、《蜜月》、《远闻》、《怅望》等,尤以擅长画马而著称于世。周培源(1902.8.28-1993.11.24),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新“两弹一星”元老,理论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普通湍流理论的建立者,国际应用力学大会理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副,原世界科协副,科协,九三学社中央,科学院院士,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理事长,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原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物理学家。潘汉年(1906年2月—1977年4月14日),江苏宜兴归径乡人“左联”首任党团书记,解放后上海市首任副市长、副书记,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兼部部长,党隐蔽革命战线传奇人物,著名革命家,理论家。

蜀国五虎上将手下八大副将,个个骁勇善战,为何没一个有好结局的

五虎上将身边的副将,远不止八人。

蜀汉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中最声威震天的黄金组合,是蜀汉集团里最能征善战的战斗天团,他们代表了蜀汉的鼎盛兴旺,但他们的结局却是落寞苍凉的。

关羽,兵败被擒,凛然拒降,惨遭斩首;

张飞,复仇心切,遇刺身亡,身首异处;

黄忠,追击强敌,误中埋伏,中箭身亡;

马超,不得重用,惨遭雪藏,抑郁而终;

赵云,英雄迟暮,悄然病逝,五虎终结!

那么五虎将身边的副将都有谁呢?这些副将的结局分别如何呢?

关羽四大副将:关平、周仓、廖化、王甫。

关平是蜀汉二代将领中最杰出的代表,智勇兼备、成熟稳重,是关羽最得力的助手。

赤壁之战后,关平就跟随刘备攻取西川,与刘封并肩作战,生擒杨怀、高沛,带兵击退张任,颇有功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益州平定后,关平又回到关羽身边,辅佐镇守荆州,并勤练武艺、打造水军,成为荆州班子的二号人物。

襄樊之战开打,关平带领廖化先锋出击,一刀秒杀翟元,以诈败之计惊退曹仁,最终攻取襄阳;曹军驰援后,关平又代父出阵,与庞德单挑三十回合;水淹樊城之后,关平又奋力杀退曹仁,将中箭落马的关羽救回;吕蒙袭取荆州后,关平慌忙撤军,仍能在败军之际与徐晃单挑三十余合从容而退;困守麦城时,关平又护送廖化突围,挥刀杀退了丁奉的部众;关羽走麦城,关平又单骑断后连夜奔走,数次杀退了潘璋、朱然的精锐,在关羽被擒后赶往营救,最终孤身被围,力竭被擒。

此后,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义不辱节。关平的综合能力,似乎不在关羽之下了,叵耐英年早逝,诚为可惜!

周仓是一位关西大汉,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黑面红心,虽然出身于黄巾军,却豪爽任侠,重情义、守忠义,心甘情愿地为关羽充当马前卒,形影不离地为关羽抗刀护身,周详备至地侍奉在关羽身边。

周仓将麾下四五百人马全部倾囊献出,不仅成为刘备东山再起的一支生力军,还成为关羽披坚执锐的私人部曲,江夏守城池、华容释曹操、长沙战黄忠,都是这支部队的贡献,甚至跟随关羽渡江会鲁肃的九位关西大汉,也是周仓的嫡系人马!

周仓除了力大无穷,武力值亦不容小觑,他单挑赵云,虽数次战败却仍敢于死战,虽连中三枪却安然无恙,还能跑去向关羽求援,绝对是赵云枪下的“钢铁侠”;此外,周仓的水下功夫无敌,在水淹七军后撑着竹筏撞翻了正欲逃走的庞德,然后与之激战将其生擒。

关羽从麦城突围时,周仓与王甫留下守城;关羽死后,周仓闻听噩耗,跑到城楼上失声大哭,拔剑自刎而死!关羽被称为“义绝”,而周仓之忠义,同样光耀千古!

廖化同样出身于黄巾军,他初次遇到关羽,还是一位十七八的青葱少年,虽然剑斩杜远并且救下了甘糜二夫人,却被关羽婉拒,未能追随。

在入川之战时,廖化赶来投靠,被刘备派往荆州,自此成为了关羽的得力干将,在攻取襄阳时充当先锋,在困守麦城时奋勇突围,在被刘封拒发救兵之后,恸哭求救并破口大骂,然后孤身赶往成都求援,也因此成为了荆州陷落之后的唯一幸存之人。

到了诸葛亮时代,廖化逐渐显山露水,一步步成长为中坚力量,多次充任开路先锋,为蜀汉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用计赚曹兵,廖化一刀斩杀了先锋官秦良;奋力战王双,廖化与王平救走了张嶷;追杀司马懿,廖化得其金盔,被诸葛亮录为头功,令魏延羡慕嫉妒恨!

到了姜维时代,廖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皓首老将了,却仍披荆斩棘地冲锋在前,在董亭之战中诈败诱敌徐质,最终助力姜维将徐质砍死,在姜邓斗智期间曾识破邓艾的计谋,并一刀斩杀了郑伦,协助姜维大胜邓艾!

蜀汉灭亡后,君臣全被迁往洛阳,廖化抑郁不能自已,暗淡地死在了马车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说蜀中人才凋零,已经无大将可用,只有老将廖化才具备先锋之能,这是对廖化的最大肯定和充分赞扬,却总被世人曲解!

王甫是关羽的随军司马,为人精明通透却敢于忠诚直谏。

关羽攻取襄阳后,王甫提了三点建议:1.必须防范东吴,并建议设置沿江烽火台,以举烟为号作机关消息,正是这个举措,令东吴吕蒙费煞了脑筋,最终还要装病以掩人耳目;2.认为糜芳、傅士仁未必能够竭力坚守南郡、公安两处隘口,但关羽不以为然;3.认为在后方总督荆州的潘浚多忌而好利,不堪大用,推荐换成忠诚廉直的赵累,但关羽听不进去,在吕蒙白衣渡江之后,潘浚直接缴械投降了!

困守麦城期间,关羽向王甫请教,“吾悔昔日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将复何如?”王甫认为死局难破,只能寄希望于向西川突围,于是关羽分兵一百余人留在城中,让王甫、周仓坚守。城门口的诀别,王甫以头顿地而拜曰“城必破,而身不降也!专望君侯速来救援”。

当夜,王甫骨颤肉惊、夜不能寐;次日拂晓,王甫冲到城楼上,看到用来招安的关羽父子首级,心痛难以承受,大叫一声跳楼坠亡,而周仓随之自刎。

最后提一下督粮官赵累,他跟随关羽突围,一直奔走到临沮小道上,最终战死在乱军之中。

张飞三大副将:魏延、雷铜、吴班。

魏延出身于底层寒门,虽踌躇满志,却命运多舛,在早期受够了白眼,被刘表无视忽略,被韩玄埋没打击,直到他遇到了关羽,救黄忠、杀韩玄、献长沙,本以为会受到礼遇,却被诸葛亮喝斩,还被定性为反骨仔!

万幸的是,魏延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刘备对他青眼有加,不拘一格地擢用人才,甚至将他视为心腹大将。知遇之恩,当以死报,魏延在随后的征战中锐意进取,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甚至敢与黄忠比武争功。

魏延曾经两次担任张飞的先锋。葭萌关之战,魏延数合败杨柏、十合败马岱,却因为立功心切而被马岱射中左臂;瓦口关之战,魏延为张飞送来了军前公用美酒,并且在阵前发起搦战,成功拖住了张郃,让张飞得以从梓潼山小道插入瓦口关背后,一举击溃了张郃的。

此外不久,魏延单独领一军出斜谷,与曹操的主力遭遇,然后与庞德展开激战,并且在庞德眼皮子底下将曹操一箭射翻!汉中之战后,魏延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被刘备委任为汉中太守,虽名声不及五虎将,但实权仅次于关羽,成了刘备跟前的超级红人。

刘备死后,魏延的处境相当尴尬,始终受到诸葛亮的猜忌和打压。魏延身为蜀汉第一大将,却总被派去执行佯输诈败丢面子的任务,但是他都能超额完成使命,捉鄂焕、诱祝融、擒孟获、火烧兀突骨,降姜维、斩王双、射张郃、火烧司马懿,都离不开魏延的诈败。

干最拼命的活,立最显赫的功,却要受最憋屈的气,这就是魏延的处境!

诸葛亮死后,魏延隐忍多年的愤懑之气终于爆发了,变得狂妄起来,但是他仍然想着北伐,“丞相虽亡,吾今现在,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然而,在赵直、费祎、马岱等人的连番忽悠之下,魏延逐渐失去理智,在与杨仪的斗争中烧绝栈道、阻拦退军,结果授人以柄、失去军心,最终被马岱摆了一道,稀里糊涂地当了刀下之鬼。

诸葛亮一生称得上算无遗策,但他临终最后一计,竟然是除掉魏延,亲手毁掉了军中第一人,实在让人意难平啊!

雷铜本为川中名将,与吴兰一同援救雒城,曾经在张任的调度下击退了黄忠、魏延,绝非泛泛之辈,后来张任兵败,雷铜、吴兰被刘备设计围困,不能突围而只好请降。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派张飞镇守巴西,以雷铜副之。

在汉中之战中,张郃攻打巴西,雷铜为张飞献出疑兵埋伏之计,连夺二寨,围歼魏军两万余人,将张郃逼退到瓦口关。此后,雷铜在关前与张郃单挑,战不十合,张郃诈败而走,雷铜急追,误中了诱敌之计,但见伏兵齐出,雷铜错愕之间,被张郃的回马枪挑于马下!

吴班乃吴懿之弟,最初只是个牙门将,在雷铜战死后成为张飞的副将,辅助镇守阆中。关羽死后,张飞挂孝出征,因鞭打士卒而被部下刺杀,正是吴班发现了凶案现场,并且向刘备通报了凶信噩耗。刘备伐吴时,吴班担任先锋,在兵战中击败了孙桓,在火烧连营后勉强杀出重围,幸被赵云所救才免于一难。

诸葛亮时期,吴班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将领,先后参与了六次北伐,有伏击孙礼、打劫曹真、诱敌司马懿等表现,甚至还有留守祁山大营的高光时刻,在六出祁山时负责进攻北原渭桥,误中司马懿之计,被张虎、乐綝用乱箭射死。

马超三大副将:庞德、马岱、吴兰。

庞德是西凉第二猛将,也是马超最得力的臂膀。

攻长安,庞德献出奇谋,爬城放火斩钟进,一举撬开了长安大门;打潼关,庞德与马超将徐晃、曹洪杀到狼狈而逃,庞德甚至一口气追出了潼关;渭南之战,庞德从陷马坑中跳出,斩杀曹永、夺取战马,还顺带救走了韩遂;渭桥之争,庞德奋勇赶来,又将落马遇险的马超救起。

庞德如此忠勇,却被马超遗弃在了汉中张鲁那里,屈沉在奸佞宵小之下,即便有力战曹营四将的神勇表现,却被杨松诬告,还被张鲁喝斩,在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弃暗投明,诚心归顺在曹操麾下。

在濡须之战中,庞德亲手斩杀了东吴陈武,堪称军中第一功!

在驰援樊城时,庞德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在曹操面前叩头至血流满面,然后抬着出征了,与关羽血拼一百余合,差点将关羽拉下神坛,如果不是于禁嫉贤妒能而鸣金,庞德真的有可能干出惊天壮举!然而,庞德命中犯小人,他规劝于禁不宜驻扎在低洼之处,却被于禁以官威,还被反诬为惑乱军心,最终被于禁的愚蠢决策所累,奋战到孤身一人,因不习水性而被周仓生擒。

面对关羽的诚恳劝降,庞德破口大骂,只求速死;关羽怒而斩之,实敬庞德之忠勇,怜而厚葬之。

马岱是一位成长型的将领。

跟随马超时,马岱就暂露头角,在攻取长安时一合杀败钟繇,在攻打葭萌关时一箭射伤魏延,而且在潼关渭水之战中多有优良表现。到了南征北战时期,马岱的戏份逐渐增多,秒杀南国忙牙长、绊倒祝融夫人、两次生擒孟获、生擒雅丹丞相、斩杀魏军先锋陈造,立下了赫赫战功。

诸葛亮死后,马岱遵循锦囊遗计,诈降在魏延帐下,博取信任,然后出其不意地将魏延斩杀。此后,马岱就消失匿迹了。

杨仪最终被刘禅处死,以此推之,马岱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

吴兰最初与雷铜搭档,在雒城保卫战期间归顺刘备,后来跟随马超镇守下辩,并充当先锋去拒敌曹洪。在与曹洪对峙期间,吴兰选择坚守,而牙将任夔执意出击,却被曹洪一刀斩杀。

在斜谷之战中,吴兰跟随马超烧掉了曹操的后营,然后带兵追击,在混战中遭遇曹彰,与之单挑,可惜不敌,数合之后被曹彰一戟刺死。

黄忠四大副将:严颜、刘封、陈式、张著。

严颜善使大刀、精于弓箭,乃巴郡之保障,也是张飞入川之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严颜归顺后,为张飞唤开了四十五处城门,令张飞赶在诸葛亮、赵云之前到雒城会师,还恰巧杀退了张任,并救了刘备一命。为了表彰严颜之功,刘备脱下黄金锁子甲,亲手为严颜披上。

张郃侵犯葭萌关,黄忠争得先锋职位,而严颜以副将身份随行。黄忠打正面,严颜打埋伏,二人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先后战胜了张郃、夏侯尚、夏侯渊,连夺三山,令蜀军为之大振。在天荡山之争中,严颜还亲手斩杀了夏侯尚之兄夏侯德。

汉中之战后,严颜下落不明,结局未做交代,估计是天年终老了吧。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身份比较特殊敏感。

黄忠诈败诱敌、连退数阵,刘备急差刘封前来相助。刘封对于黄忠的表现,曾经出现两次误判,随后却对黄忠的神勇表现叹羡不已。在整个汉中之战中,刘封曾被徐晃十合杀退,又被曹彰三合杀败,整体来说并不出彩。

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刘封负责镇守上庸。当廖化赶来求救时,刘封却听信了孟达的蛊惑,拒绝向麦城增援,间接导致关羽兵败身亡。此后不久,孟达反叛,并且当了带路党,带着徐晃、夏侯尚攻打上庸,刘封撕掉了孟达的劝降书,斩杀了来使,然后出城与孟达决战,三合大败之,最终被徐晃等人杀退,丢了城池,孤身向成都逃去。

刘备迁怒于刘封,将其斩杀;但听闻刘封曾经扯书斩使,当即后悔不已。

陈式是一位基层将领,在定军山之战中担任黄忠的副将,因为轻进无备,被夏侯渊一合生擒。黄忠立即还以颜色,一合生擒了夏侯尚,并用夏侯尚换回了陈式。此后,陈式并没有其他表现。

在第三次北伐中,陈式再次犯了莽撞的激进错误,并且抱怨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甚至与魏延一唱一和,暗中违拗了军令,与魏延追击魏军,却惨遭重创失利,归队后被诸葛亮以军法斩首。

张著同样是一位低级将领,在汉水之战中担任黄忠的副将,与黄忠连夜截粮,却中计被困。黄忠被徐晃、张郃围攻,而张著被文聘率兵围困,此后赵云赶来,先救黄忠,再救张著。

此后,张著的结局未做交代,应该是能力不够、军功不济,没能折腾出什么名堂。

赵云一位副将:张翼。

众所周知,赵云带兵作战的机会并不多,在汉水之战中只是担任黄忠的策应救援,身边的张翼只是一位偏将,在北伐时期曾经兵出箕谷,但只是诸葛亮用以诱惑曹真的偏师,身边的的邓芝是一位随军参谋。

因此,严格来讲,赵云只有一位副将,就是张翼。

张翼本为刘璋麾下的将领,是第三批增援雒城的主力,后来杀死了刘璝,向刘备开城投降。

汉水之战,赵云在野外待机而动,而张翼在营内坚守寨栅。赵云救回黄忠、张著之后,返回杀回本寨,张翼急令军士关闭寨门,但赵云却厉声喝止,然后反其道而行之,以空营计吓退曹军,获取汉水大捷。

在南征北战时期,张翼劳苦功高,又跟随姜维屡次北伐,累次升迁至左车骑将军,负责镇守阳安关。刘禅投降后,张翼跟随姜维诈降,在钟会的那场叛乱中,姜维功亏一篑,挥剑自戕而死,而张翼也奋战到底,最终死于乱军之中。

最后附带说一下姜维。

其实姜维身边也有四位实力突出的副将,分别为廖化、张翼、张嶷、傅佥。

廖化、张翼,前文已经提到。

张嶷也是北伐时期的主要功臣,虽然武力偏弱(被祝融夫人用飞刀扎伤、被王双用流星锤打伤),但功不可没,最终为了营救被邓艾围困的姜维,壮烈战死。姜维感伤不已,上书请求自贬。

傅佥是傅彤之子,深得姜维器重,且武力非凡,在长城鏖战中鞭打李硼、生擒王真,令魏军为之胆寒。在阳安关之战中,傅佥被叛徒蒋舒,孤身陷入钟会的大军中,往来冲杀数十次,直到战马累倒于地,才无奈挥剑自刎。

此外,后来归降蜀汉的夏侯霸,也曾经担任姜维的副将,并且有计赚徐质、识破邓艾的表现,但是在洮南之战中被邓艾算计,在吊桥边身受乱箭而死。

结语:蜀汉五虎将,结局甚为悲凉,除了寿终正寝的赵云,其余无一善终;而五虎将麾下的副将,先后出现了十余位,他们的结局也都令人怅惘。除了莫名消失的严颜、马岱、张著之外,关平慷慨就义,刘封被刘备归罪斩首,陈式被诸葛亮军法处置,魏延被诸葛亮设计除掉,周仓、王甫而亡,廖化抑郁而终,其余雷铜、吴兰、吴班、张翼,全部战死沙场,即便是马超的副将庞德,也做到了为国捐躯!看来,三国最危险的职业,非五虎将之副将莫属!

古代的武将都有什么官职名称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诞生了许许多多伟大的朝代。既然有国家,就有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武将则是不可或缺的绝色。

谈到古代的武将职位,每个朝代的名称都是不一样的。相近的朝代越相似,而相去甚远的朝代则变化更大。下面,我们就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朝代来说一说。我们首先来说说秦朝:

国尉:与汉朝太守相当,是秦朝最高武官。负责执掌各级,对有考核与任免权。

护军都尉:管理各级武将,代管各级军机事务。统领禁军,中护军等。

将军:共设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位列上卿,负责镇守边疆。

偏将军:副将职位,协助将军处理各种事务。带领训练等事宜。

都尉:统五千兵。

此外,还有诸如君侯、百将、屯长等小官职。

汉朝武官最高职称为大将军(位列,一品大员),除此以外从大到小依次为: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上军大将军加上四镇与四征(东西南北)将军等;三品:中领军,此外还有四安(东西南北)将军,四平(同上)将军等各杂号将军。在三品以下还有四五品的官员如偏将军、中郎将、校尉等各种称号武将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汉朝的武官职位是相当繁杂的。

相比于前朝,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建设的需要,汉朝武将的职位划分则更加细致,更加多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和汉朝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唐朝的情况。

正一品:天策上将军,只李世民(唐太宗)一人而已

无品级:兵马大元帅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上正三品:冠军、怀化、千牛卫大将军;下正三品,怀化将军

上从三品:云辉、归德大将军;下从三品,归德将军

上正四品:忠武将军;下正四品,壮武将军

上从四品:宣威将军;下从四品,敏威将军

……

上从九品:陪戎校尉;下从九品,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等。

到了唐朝之时,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官职划分不仅十分细致多样,而且更为科学清楚,一目了然。历史总是进步的,武将官位的称谓也会越来越规范。

除了上述那些朝代的官职,还有其他朝代也是各不一样。比如大司马、千户、都督等。每个朝代对武将职位的称谓都不一样,都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去制定的武将职位称号。所以,在每个时期每个点,也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古代和现代的很多官职都是对应的,例如:

兵马大元帅――

大将军――陆军上将

游击将军――副师长

参将――师长

总兵――军区司令

都统――海军上将

校尉――连长

当然,这只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官职,肯定会略有出入。不管历史怎样发展,一直到今天,不可否认的是,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完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我希望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所有人能重视和关心我们国家的军人。支持发展,作为人――义不容辞。

收藏

上一篇:崩坏3深渊中级区()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