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如龙极2架势有什么用(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发布时间:2023-06-14 10:27:24作者:小编酱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南宋总共存在了152年,仅比北宋少了15年。

但是,南宋从实力、疆域上来看,远远不如北宋,他们是怎样坚持了152年的?

说起此事,要分两个阶段。

一、南宋和金国的107年

南宋和金国是世仇,没有金国,也就没有所谓的北宋灭亡,在金国的重拳之下,北宋变成了南宋,首都从开封变成了杭州。

而早期的金国,亡宋之心不死,动不动就要南征,但是,他们还是“年轻”,把握不住啊!南方的山多水多,金国的骑兵实在是费劲。

不过,金国和南宋能相处107年,是有两大原因的。

1、南宋和金旗鼓相当,打打和和,不断重复。

一是南宋的武将其实并不弱,特别是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人能力都不俗,特别是岳飞尤其勇猛,让众多金国名将成了其背景布。

可是君心难测啊,岳飞是个愣头青,想的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后期只有宋钦宗了),但这正是宋高宗担心的,这父亲哥哥回来后,自己该去向何处?另外,岳飞等人就知道打打打,经济能不能跟得上,也不考虑,他宋高宗可不想过贫苦的帝王生活。

总之,宋高宗顾虑重重,这不是个胸怀宽广、目光长远的皇帝。

不过,趁着岳飞等人的胜绩,宋高宗和金国是愉快地签了“绍兴和议”,这使得两国安然无恙地相处了一些年头。

1161年,海陵王大举南侵,结果虞允文击退。

此时的主政者是宋孝宗,此人一心想创造北宋时期的辉煌,因此有了“隆兴北伐”,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此,南宋和金国再次签订了“停战协议”。

不甘心的人还是很多,恢复祖业,完成伟大复兴,是无数南宋文臣武将的梦想。

于是乎,到了1206年,南宋首相韩侂胄力主抗金,而我们熟知的陆游、辛弃疾大力支持,关键是当时的宋宁宗也是无比支持北伐的,因此就在这一年有了“开禧北伐”。

说实话,此时的金国虽然不如之前猛,但南宋也不强,真是一个比一个烂。最后,获胜的还是金国。

1207年,礼部侍郎史弥远,杨皇后等互相勾结,将韩侂胄杀害了。

说白了,找了个替死鬼开刀了,接下来又是熟悉的操作了: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签订:嘉定和议。

一句话,宋金之间相处的107年,就是打仗,求和;再打仗,再求和。

2、蒙古对金的影响

在后期,金国越来越不堪,内部管理,外部的敌人又特别强大。这个敌人说的不是南宋,而是蒙古。

蒙古越来越强大,金国越来越不安,从1211年开始,金国开始主动和蒙古干仗,只是,胜利的少,失败的多。甚至,金国不得已迁都到了开封。

即使如此,金国就像饿死的骆驼,依然比马大,还有不少兵马。

成吉思汗思索再三,选择了慢慢磨,一部人被他带回到漠北修整,一部分人继续和金国对战。

一个强大的蒙古在和金国对阵,金国也就没有时间和南宋纠缠,因此,南宋还算安全,安然活着。

成吉思汗纵然雄才大略,一度西征,打下无数土地,但对于金国,还是没有完全攻克。

1227年,成吉思汗死了,把金国灭了的重任,到了儿孙头上了。

经过多次战争,最终蒙古拿出大计划“联宋灭金”,经过多次的交涉,1233年,蒙古和南宋合作了,没过几个月,金国就嗝屁着凉四脚朝天了。

说白了,最后与蒙古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南宋和不和蒙古联合,金国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在强大的蒙古面前,金国长期活着不容易。

从金国和蒙古开战算起,仅仅23年。

没有出人意外的是,仅仅一年,蒙古就变脸了,从1235年开始,蒙宋战争就发生了,整体战争经过了三大阶段,耗时44年,南宋倒下,元朝彻底建立。

问题来了,为什么南宋和蒙古能对抗44年?

二、南宋和蒙古对抗44年

南宋和蒙古能够对抗44年,而金国只坚持了23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南宋辖区的地形

我们看看南宋辖区的地形,彼时,南宋掌握了四川、重庆、湖北以南、安徽以东以南的区域。

看这些区域,要么就是山多,要么就是水多,攻打起来是不容易的,不像金国所在的北方,相对平原更多,这对于蒙古的铁骑发挥,是有绝对的帮助作用的。

所以,蒙古攻打宋,在地形上,南宋是有一点点地利的。

2、两个名将,对于延缓蒙古的攻打,作用非常大

蒙古攻打南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窝阔台阶段,第二阶段是蒙哥阶段,第三阶段是忽必烈阶段。

当窝阔台在1235年攻打南宋的时候,三路大军杀了过来,一路从陕入川,二路向襄阳和樊城扑去,三路进攻两淮。也就是西、中、东三路。

从大面上来说,三线战事皆不利,但两淮情况较好一些,南宋完全顶住了。

四川这边,虽然曹友闻等人非常拼命,但是实力差距太大,最终,曹友闻等人全部战死。

而荆襄这边,有窝阔台的皇子阔出攻打,襄阳一线也是丢了个七七八八。

看起来,南宋命不久矣。

可是,华夏民族,总是在关键时间会有关键人物出现。这一次,出来的人才叫孟珙,此人很猛。

首先,在1236年,孟珙在江陵挫败了敌人南下的企图。其次,在1237年,在黄州打败了围攻的蒙古。第三,在1238年,孟珙展开了大,成绩不俗,拿下了襄阳、随州、荆门等地。一时之间,孟珙成了南宋的最佳狙击者。

还没完,1239年,窝阔台的人杀到了重庆奉节,这是要从重庆杀到湖北。看清楚了敌人的企图,孟珙带人赶了过去,在奉节打败蒙古人,让蒙古人东去难上加难。

蒙古人不甘心,从1240年起,想要打造战船,卷土重来。不过,在孟珙的安排下,偷袭放火,让窝阔台的人马无比狼狈。

1241年,窝阔台死了。

那时,蒙古偌大的家业,大汗死了,前线的人们无心恋战,各个皇子、皇弟、皇侄们,都开始惦记汗位之争了。

于是,在孟珙的带领下,的号角开始吹响。

这时,朝廷给他添了一个副手,名字叫余玠。这人有大才,他负责四川的收复工作。余玠一到四川,开始对四川的军事、政治、经济进行大改革,他做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一套非常适合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

这套体系有多牛?这样说吧,南宋朝廷倒了时,西边还有一些地点靠这防御体系在支撑着。

最关键的是,这一套体系下,在后面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这导致南宋生命的延续。

简单来说,这一套山城防御体系,利用水路,将沿线各个城市连接了起来,在每一个关键的碍口,设置坚固的堡垒,一个地方被攻击,其它地方通过水路进行大力支援。

请记住这两个人,孟珙、余玠,他们对南宋的作用很突出。

可惜,孟珙影响力太大,皇帝有了疑心。这就是宋朝皇帝的毛病,武将能力太大时就会限制,怕成为军阀,夺了江山。

孟珙要接受一个降将范用吉(汉人),皇帝宋理宗多心了,于是,孟珙辞职了。辞职那一年是1246年,孟珙郁闷而死,年仅51岁。

孟珙走了,过了七年,余玠被莫须有的罪名给贬了。这很气人,余玠愤慨满胸,最后竟然暴卒。据说,是有人下了毒。

呜呼,两个如此出类拔萃的人,竟然有如此待遇。

从他们的死开始,南宋注定了会很快覆灭,因为皇帝脑袋里的水实在太多了。

3、那一场关键的战役:钓鱼城之战。

蒙古内部汗位的争夺,导致内部不稳,因此,从1241年到1257年,南宋还是渡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而1258年开始,蒙古大汗蒙哥,发三路大军来攻打南宋,这是拖雷的儿子,是忽必烈的哥哥。

哪三路大军呢?第一路大军仍然有陕入川,有蒙哥亲自带领;第二路继续攻打湖北鄂州,有忽必烈带领;第三路大军有兀良合台带领,从云南绕过来打广西。

三路中,最关键的战役,还是在蒙哥这边,他在攻打四川时,前期很猛,直到打到钓鱼城。

钓鱼城在哪里?在如今重庆的合川城东5公里。

当时是1259年,蒙哥手下有7万精锐,还有十万左右的投降军人,号称20万。而钓鱼城的主将,名字叫王坚,此人防守很有一套,当时能调配的人只有两万左右,不过还有十余万的百姓。

战争开始了。

因为钓鱼城属于山城防御体系的上游城市,沿江而下,防御体系中的涪陵、万州、云阳等纷纷支援,于是,这仗打的就好看了。

蒙古大军够努力了,竟然还攻击不下。两个多月后,看似,双方都有疲劳之意了,实则,蒙古大军更是熬不住了,因为他们里面很多人水土不服,还要面对瘟疫,粮食不足等情况。而王坚的人马动不动还搞个袭击。

终于,蒙哥怒了,直接到钓鱼城下指挥。很不巧,一个飞石打来,蒙哥应声而落,就此去了阎王殿。(也有人说瘟疫致死)

总之,蒙哥汗死了。

蒙古大汗死了,权力再次出现真空,蒙古的进攻态势暂缓,蒙古的战线开始收缩。

而忽必烈开始返回漠北,他要争夺汗位。

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他开始了蒙古内部的整顿,攻打南宋,暂时放缓了。

不过,我们需要记得这一场 战争:钓鱼城之战,它延续了南宋的生命。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否,钓鱼城就是著名的将领余玠创建的“山城防御体系”中的著名的堡垒。

哎!如果不是南宋自毁长城,也许情况还好一点。

4、忽必烈的手段

忽必烈是个精明的人,善于放权,也善于使用降将,可以这样说,南宋整个一朝,能比得上忽必烈的皇帝都找不出来。

忽必烈在1260年当了大汗,而从1267年开始,忽必烈的攻击开始了,此时,宋理宗已经挂了,上任的是宋度宗(1264年上位),此人脑子不太好使,有点弱智。

于是乎,朝廷里面,权臣当道,贾似道等人。

南宋朝廷越来越衰弱了,而忽必烈却大肆采用降将汉人,并且转换思路,适应汉文化,学习汉文化,重用人才,是不是汉人都没有关系。

对于不擅长于水战的情况,忽必烈开始训练自己的水军,制造各种船只。

也许,忽必烈的攻势并不猛烈,是属于循序渐进,但效果却最好。

窝阔台猛攻6年,不得志,人死了,大军跑了。蒙哥汗,大刀阔斧两年,人挂了,没斗志了。

而忽必烈尽量做着各种准备,从1264年开始,坚持了15年,在1279年统一了全国。

可以这样说,忽必烈的进攻看似慢,实则稳健,看似延长了南宋的生命,但最后却一击致命。

厉害!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明白了,为何南宋可以坚持152年?

前107年,南宋和金国在打打和和中过着日子,谁都没能把对方完全摁倒在地使劲摩擦,因此,胶着的情况较多。

而和蒙古开战的45年里,有两个大将孟珙和余玠延续了南宋的生命,有一场战争“钓鱼城之战”也延续了南宋的生命,最后,忽必烈的手段较为温和,拉长了南宋最后的日子。

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

解放战争中最硬碰硬的战役,应该是孟良崮战役,当时我军就有“砸碎珍珠换玛瑙”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足见当时战斗的凶险和惨烈。

孟良崮上被全歼的74师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他们以往的战绩中看得出来。

战争中,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是真正的铁军,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先后有俞济时、王耀武和施中城三任将军。俞济时时期,74军下辖两个师,一个是俞济时的51师一个是王耀武的58师。俞济时是凭借老蒋的裙带关系升上来的,而王耀武则是通过实打实的战功上来的。1939年俞济时升为第十集团军副司令,王耀武成为军长,余程万57师划入编制,51师师长是李天霞,58师则是廖龄奇。

74师的最精彩一战,是上高会战,当时74军死守云头山、白茅山阵地,使得日军无路可逃,最终日军连34师团长都被击毙。这一战,让王耀武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也让74军成了五大攻击军之一,一水的苏联装备。抗战后期,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为了不让副军长李天霞顺利升任军长,王耀武特意把74军衍生出来的100军军长施中城调回来,74军军长的位置,留给了资历并不高的前58师师长张灵甫。

战争胜利,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为师长,这支很快成了进攻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这一切注定了他的败亡命运。

从1946年6月开始,74师为主力的先后发动离淮阴战役、第一次涟水战役、第二次涟水战役,粟裕所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在74师打击下损兵折将,最后丢失了整个华中根据地,退入了山东。

这时候,张灵甫立功心切,继续勇往直前进攻解放区。当时的解放区已经实行土地改革,地主和村霸被赶走,张灵甫和其他将领就组织那些地主和村霸形成还乡团(还乡团这个名字是张灵甫本人首创的)。还乡团在正规军掩护下,在解放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组织土改的农民和干部,大量遭到了点天灯、活埋、砍头、剥皮等惨无人道的酷刑。而解放区的老百姓,自然把这笔账,算在了张灵甫头上。

张灵甫进驻坦埠和孟良崮一带时,发现当地老百姓坚壁清野,所有的粮食和工具都藏了起来,就连水井都用石头填满。孟良崮多石头少水源,地形复杂、怪石嶙峋、易守难攻,解放军被躲在石头背后的74师不断击中,伤亡惨重。

当华野六纵在司令员王必成带领下不断向孟良崮上的发起进攻时,山坡上爬满了解放军战士的尸体。74军依托坚固工事,使用水冷式重机枪构建起无法逾越的火力网。所幸的是,孟良崮太高太陡,74军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没有带着,要不然攻坚部队的伤亡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伤亡。

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根本不缺子弹,却没想到最后因为缺水无法开火。在收割了一片片解放军战士生命后,的已经没有水为枪管制冷,只得解开裤子尿尿,最后尿也没有了,马克沁就哑火了。

躲在嶙峋怪石背后,不断向解放军射击,解放军成片成片倒下,而外围也由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

最后,仰攻的解放军尸体铺了六七层,就是拿不下孟良崮。几名调转枪口的74师解放战士自告奋勇,用强大的火焰碰射器覆盖孟良崮的所有石头,74师不少士兵被烧成火球滚落山崖,更多则是丢下枪走出工事,向解放军投降。

在孟良崮最危险的时候,华野副司令员粟裕通告全军“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孟良崮,只要张灵甫!”元帅则是直接向负责攻坚任务的几个纵队司令员叶飞、、王必成和陶勇等人说,必须在5月16日拂晓之前拿下孟良崮,否则整个华野有可能会被合围甚至全歼!

当拨通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的时,元帅这样说:“叶飞啊,山东解放区的安危决定于能否在1天之内歼灭74师。你们要不惜代价尽快拿下孟良崮,哪怕拼掉2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而则是警告外援,说“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最后,25师距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已经能听到解放军发起总攻的炮声,而83师也不惜伤亡,占领孙祖、桃花山等阻援阵地。

的疯狂冲锋太晚了,最终张灵甫还是被打死在了孟良崮的无名山洞中。同时,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1947年5月,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仅仅才不到一年,天下第一师的74师就遭遇团灭。而华野方面,也付出了数万人的巨大伤亡。孟良崮之后,华野无法发动对的大兵团围歼战。

一切都是值得的,“砸碎珍珠安玛瑙”,张灵甫74师,这个国民党王冠上的珍珠被砸碎了,换来了华野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九纵队等主力纵队的浴火重生,后来这四支后来发展为20军、23军、24军和27军,即使在数百万规模的解放军全体中,也是响当当的王牌军。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