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满屏高分”竟是一种错觉和误导,大肆炒作不可取(2023高考学霸霸屏)

发布时间:2023-06-28 12:28:08作者:小编酱

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其成绩公布之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类展示高分成绩的短视频。每个学生似乎都取得了高分,有些家长甚至接到了清华大学打来的午夜电话,告知他们孩子的700分以上的成绩。然而,媒体指出,这种满屏高分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错觉。

又到高考“放榜”时,各种查分短视频再度刷屏。冲上热搜的可谓个个高分,700多分考生家长半夜接到清华电话,男生高考681分满脸淡定父亲激动抹泪,估分700结果真考700……有人不禁感慨,这网上“遍地都是学霸”呀。金榜题名是人生喜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值得畅快抒怀,也当然会收获各方点赞。莘莘学子传佳讯,天道酬勤功不负,背后有对教育的尊崇、对公平的期待,更有对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笃信。

但为学霸喝彩的同时更要看到,高分考生是有限的,“遍地是学霸”更是一种假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来,考试成绩不太高甚至考砸的同学一般也不会晒视频分享,偶有因分数不理想而痛哭的视频也难有什么热度。二来,媒体也好,平台也罢,深知高分考生自带流量,闻讯一拥而上,自然就推高了高分考生的关注度。此外,更不乏一些营销号刻意渲染高分、制造焦虑以变相卖课。一来二去,大家视野里自然就都是“高分”“学霸”了。

媒体的观点得到了多个报道的支持。报道中指出,满屏高分的现象是虚假和误导的。一方面,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失败的学生不太可能通过视频分享自己的成绩,而那些表达失望情绪的视频往往也得不到太多关注。另一方面,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充分意识到高分考生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因此它们会增加相关报道的曝光率。此外,一些营销账号有意夸大高分的重要性,制造焦虑,以间接推销他们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全是学霸和学术天才的错误认知。

媒体进一步指出,这种满屏高分的现象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对于那些在考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而言,他们感到沮丧并对未来的道路感到担忧。为了缓解这种现象造成的心理压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这种趋势。然而,当前满屏高分的现象可能会再次引发焦虑,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对于此事,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考试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检查点,分数自然会有起伏。对于那些在考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说,学校、家长和相关方面应该给予关心、提供规划、出路和帮助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向成长和成功的道路。同时,学生们也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既不因一次考试的优异表现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失意而自我怀疑。社会也应该超越单纯以学术成绩来评判个人的价值,同时认可和赞扬那些默默无闻的大多数人,以促进理性的教育观念,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走向成功之路。

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考“满屏高分”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别人的高分数,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比较心理,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好,从而影响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此外,高考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过于追求高分数也容易让人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此前,社会上大肆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极大增加了社会焦虑心态,让一些学生和家长背负了沉重心理负担。

也不能简单地将高考“满屏高分”归为错觉和误导。首先,高分数的照片和庆祝语也是考生和家长们的努力和付出的结果,他们有权利和自豪感去分享自己的成绩。其次,高分数的存在也可以激励其他考生努力学习,追求更好的成绩。最后,高考成绩的公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分享也是一种自然反应,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错觉和误导。

需要在评价高考“满屏高分”时保持客观和理性。我们应该认识到高分数的存在和分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追求高分数,要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那些没有取得高分数的考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为此,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办法遏制这种风气。而眼下“满屏高分”,是否也多少有种另起炉灶、再造焦虑的意味?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拳击俱乐部 逃离吸血鬼古堡 逃离森林 我是大房东
收藏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