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南方“特产”大蟑螂,竟早已偷偷入侵北方:家里需小心(2023南方蟑螂北上)

发布时间:2023-07-03 14:16:12作者:小编酱

近日,有网友在北方也发现了大蟑螂的身影,这种体长3、4厘米、呈深褐色还会飞的蟑螂被认为是南方的“特产”,实际上,它已悄然来到北方。大蟑螂以前主要分布在南方。我国目前室内常见的蟑螂种类主要分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较小,体长在1-3厘米,多为褐色,南至广西、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美洲大蠊与澳洲大蠊则体型较大,体长2-4厘米左右,颜色相比德国小蠊更深,对温度的要求也更高,原产于热带与亚热带,也就是大家印象里的南方爆汁大蟑螂。不过,虽然体型不同,3种蟑螂的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却一致地强。以美洲大蠊为例,一对一年内可繁殖上千枚,成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2~3个月,甚至断绝水源了,还能存活1个月。这也是很多人闻蟑螂色变的原因。

近两年,只要打开下水道井盖,就能看到3、4厘米的大蟑螂沿着井盖下的墙壁在爬,密密麻麻。黄海住在小区入口的一排平房里,房间门口不远就是一个下水道井盖,每天天渐渐暗下,在井盖附近或垃圾桶摆放的位置,随时都能看到大蟑螂。为何北方的大蟑螂越来越多?专家推测,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目前物流很发达,南方的蟑螂卵可能粘在物流包裹上一起运来北方。

而蟑螂的繁殖能力又极强,比如美洲大蠊的产卵习性不受昼夜节律影响,除了严冬之外几乎都能产卵。另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方的温度也在逐渐升高,冬天又有暖气,足以让适应能力很强的大蟑螂在北方存活下来。蟑螂并不一种两种昆虫的名词,而是昆虫纲蜚蠊目(Blattodea)里,除了白蚁之外的,剩下的所有超过4400种昆虫的统称。

蟑螂的多样性其实非常的高,分布也非常广,它们在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绝大部分地方都能找到踪迹,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并且由于物种数量极高(超过4400种),所以它们的造型各异,彼此差别也能很大,比如澳大利亚的犀牛蜚蠊(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可以长到8.3厘米长,63克重;而寄生在切叶蚁巢穴里的阿塔菲拉蟑螂(Attaphila spp.)只有3.5毫米长。

人们口中的“蟑螂”,到底指什么?正如我们先前所说的,蟑螂的种类丰富,足足有超过4400种。然而,这4400种蟑螂,绝大部分都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和人类并没有太多接触,其中的绝大部分蟑螂(比如我之前提到的拟态瓢虫的蟑螂),大部分人生活一辈子,很可能都遇不到。

在4400种蟑螂里,只有大约30种蟑螂会进入人工环境,与人类产生较多互动;而在中国,最常见的6种室内蟑螂,包括: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和日本大蠊Periplaneta japonica。

其中,德国小蠊体型最小,繁殖最快,耐药性迭代更新最快,席卷全球,尤其在北方称王;美洲大蠊则是我们俗称的“南方大蟑螂”,它在六者里体型最大,还能飞,在南方为非作歹。于是第三个问题应运而生:蟑螂真是无敌的吗?蟑螂有两大弱点:1.怕冷 2.怕缺水。有极少数蟑螂可以适应极端的环境,但是绝大部分蟑螂都有两大弱点:无法生存于寒冷的环境、无法生存于干旱缺水的环境。

在寒冷的北方,以及干燥的沙漠地带,是很难找到蟑螂的踪迹的。于是第四个问题来了:南方大蟑螂(美洲大蠊)能够入侵北方吗?答案是:很难。正常情况下美洲大蠊是无法在北方建立稳定更新的大种群的。因为南方大蟑螂(美洲大蠊)具备蟑螂典型的两大弱点:怕冷和怕缺水。比起美洲大蠊适应的热带、亚热带环境,北方实在是太过寒冷又太过干燥了,并不适合美洲大蠊生存;

而另一方面,美洲大蠊的竞争力并不如称霸北方的德国小蠊,相比体型小、繁衍快、耐药性更新迭代快速的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并没什么竞争力,在室内环境里被德国小蠊打得节节败退。与此同时,虽然美洲大蠊无法在北方生存,但是在北方的室内环境里,还是能找到一些中型蟑螂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蟑螂生存环境是下水管道,因为下水管道有两大优势:1.潮湿水分多,不缺水也不缺食物 2.除了两端,其余部分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相对密闭,并且时不时会有热水/温水流经,相对温暖。所以在北方环境里,能找到的大中型蟑螂,通常是生活于下水管道中的。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小小军团 超级英雄大战波比 海盗突袭 驾车远行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