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数日高温致使中暑人数激增,夏日防暑刻不容缓(2023中暑人数激增)

发布时间:2023-06-27 14:24:12作者:小编酱

6月22日以来,北方多地出现37℃以上的高温天气,今年高温天可能比去年还恐怖,在这个极端高温天气下,衣食住行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来保证自身安全?中暑分为三个阶段,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突然出现出汗量增多、耳鸣、眼花、头晕、恶心、口渴、无力、四肢发麻、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低烧等症状。

如发生先兆中暑症状没有及时处理,可转变成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体温在38℃以上、皮肤湿冷、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量增多、血压下降、直立性头晕、脉搏细弱、心率快等。重症中暑又可以分为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热痉挛的中暑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热衰竭中暑患者的症状为大汗淋漓、头痛、极度口渴、乏力、恶心呕吐,体温高、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是指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身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第二类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夏季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对中暑的人员,首先应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放低,保持患者呼吸畅通;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到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

对于能饮水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喝凉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饮水者,应将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以降低昏迷者的体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要当作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重度中暑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人体的核心温度会迅速升高,甚至飚到40℃以上。此时人体外部会表现为高热,心律失常,意识不清,昏厥或抽搐。而人体内部由于温度升高,脑,肝,肾和心脏会先后受到损伤,严重的会造成弥漫性血管出血或多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发生热射病的病人很多时候身上是没有汗的,只会表现出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这非常容易造成误判,耽误救治时机。

预防热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中暑意识,时刻关注身体状况,出现中暑症状时马上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因为中暑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会重度中暑,而是由轻,中度中暑发展而来的。在高温天气下,身体出现了中暑症状,比如大汗,四肢无力,头晕等症状时,要警惕是不是中暑了,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不要硬挺着。如果在当前环境下已经中暑了,不采取措施,是很难“缓缓就好了”的,症状只会越来越重。

既然热射病这么可怕,我们该如何预防呢?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和休息,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天气炎热时,应尽量避免户外强体力劳动,当已经感觉到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是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要晕倒的时候,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光遇 剑与家园 城市奇兵 项目危害僵尸
收藏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