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震惊世界!科学家团队首次观测到“引力波背景”证据(2023爱因斯坦相对论)

发布时间:2023-07-06 13:39:42作者:小编酱

就在近日发生了一个震撼全世界科学界的大事,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的新发现,不仅证实引力波确实存在,验证了爱因斯坦在1916年做出的预测,还首次观测到“引力波背景”证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黑洞和中子星等奇妙宇宙现象的新途径。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101年前的一个预测——1916年,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科学家们对恒星和星系尺度下的物理学理解。

爱因斯坦当时预言,在某些情况下,宇宙本身的结构会抖动和摆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引力波”的概念。当地时间6月29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一系列新论文中,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成果。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探测到了一种难以捉摸的宇宙“嗡嗡声”迹象,这些“嗡嗡声”可能由宇宙中最大的黑洞产生。

这一发现意味着天体物理学家可能已经为了解超大质量黑洞打开了一个全新窗口,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经济学人》文章称,这项新发现甚至还可能揭示一些关于宇宙最早期历史的故事。“引力波背景”辐射是由许多不同的引力波源叠加而成的,它们的频率和强度都不相同,但都很低,它们应该存在于我们周围,并可能会告诉我们它恒久隐藏着的重要信息。但遗憾的是,关于其存在和组成,一直只是理论化的产物,直到上述国际科技团队公布新发现。

据悉,科学家们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背景最可能的来源是陷入“死亡螺旋”的一对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庞大到能达到数十亿个太阳质量。由于几乎所有星系,包括银河系中心都盘踞着这样一个黑洞怪物,因此当两个星系碰撞和合并时,它们的超大质量黑洞会相遇并开始相互绕转。一旦两个黑洞足够接近,就有可能被脉冲星计时阵列观测到。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北美纳米赫兹引力波观测站(下称NANOGrav)的研究小组主席Stephen Taylor表示,“过去15年里,我们一直在执行一项任务,即找到响彻整个宇宙的引力波。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15年来,NANOGrav的天文学家们对银河系中数十个毫秒脉冲星的无线电波进行了密切计时,此次的新发现就来自对67颗脉冲星阵列进行详细分析的结果。NANOGrav的研究人员已经在仔细研究一个数据集,其中包括了该团队过去15年来的观测结果。

其实,这并不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宇宙中的引力波——2015年,引力波就首次被人类直接观测到。当时天文学家们用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和东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天文台,探测到一对黑洞碰撞产生的波,每个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30倍。这在宇宙中产生了频率约为150Hz的波,波长约为2000公里。8年前的这一探测,标志着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的正式开始。

这种科学利用重力来研究宇宙,就像传统天文学利用电磁辐射一样,从可见光到无线电波和伽马射线。就宇宙学引力波背景而言:原初引力波由暴涨时期直接产生,其功率谱一般认为是power-law的,包含2个参数:振幅和谱指数。但是考虑特殊暴涨模型的话,在小尺度也能产生形状各异的原初功率谱,这时候原初引力波的功率谱里可能会包含更多的参数。

标量诱导引力波,原初标量扰动诱导的高阶引力波。小尺度大的原初标量扰动一般考虑log-normal的原初功率谱,包含3个参数:振幅,中心值,和展宽。如果考虑小尺度原初非高斯的话,还会包含fnl,Gnl等原初非高斯的参数。对于具体暴涨模型参数可能会更多。如果不考虑引力波背景的天体物理来源,也不考虑相变引力波等其他宇宙学来源。只考虑最直接的原初引力波和高阶诱导引力波的话,参数至少有5个以上。

目前来看,后续重要的工作除了定量解释以及预言实验观测结果之外,还有就是去区分不同引力波来源。同时类似CMB尺度的工作,去通过越来越新的越来越精确的实验结果,压缩,排斥,甚至确定参数域。想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结合其他频段的引力波探测(例如未来LISA/太极),来把整个频域的引力波能谱补全。同时也需要其他独立实验的联合观察限制,例如原初黑洞丰富上限。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奇迹暖暖 烈火天空1940 元素手套 极限驾驶模拟器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