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新闻资讯

厄尔尼诺太过可怕,多地遭遇高温天气,强降水频发(2023高温天气暴雨)

发布时间:2023-06-29 15:38:51作者:小编酱

近日,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57万平方公里。今夏以来,北半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极端天气为何频发?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今年属于厄尔尼诺发展年,目前赤道太平洋的海温监测情况显示,目前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距平正在持续增加,厄尔尼诺正在发展形成当中。2023年是典型的厄尔尼诺发展年,可对应2006,2009,2014年等。在过去的厄尔尼诺发展年统计中,特别是厄尔尼诺事件发展期夏季,全国呈现西北、华北气温偏高显著,而南方偏高有限甚至接近常年的状态,总体不会有气温大幅偏高。

这主要是因为在厄尔尼诺的发展过程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升高,上升气流加强对流加强。而对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处于一种偏南的情况,导致雨带长期徘徊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较为干旱且受到西风带的暖高压影响很大,来自于大陆的干热空气源源不断的影响到我国北方地区,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显著偏高。这也是目前北方地区频繁高温的主要原因。

此外,今年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事件发展和厄尔尼诺现象一起激发的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副热带气旋式环流异常,这会导致副热带高压在盛夏偏弱,而且去年耀武扬威的南亚高压也会因南亚季风减弱和高原暖心的减弱而偏弱,从而难以支持对流层中层的大陆高压。因此,我国南方出现去年那种大范围,持续性,高强度的高温可能性很小,只会出现常年的那种阶段性的区域性高温过程。

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1951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曾给我国带来高温热浪、洪涝和干旱等影响。

北方的高温将愈演愈烈,预计七月上旬,华北地区还将经历一次比六月这次还要强的高温过程,不少站点可能会打破气象监测以来最强高温记录。而目前,根据超级计算机的预测来看,华北地区的高温在七月中旬之前得不到有效缓解,因为副热带高压的持续萎靡,雨带到不了华北,而异常的西风波动导致高压暖气团持续控制华北东北一带,可能今年北方地区要经历接近去年南方那样的长时间高强度的高温过程。

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偏南偏强,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近期江南、华南等地强降水频发就是受到厄尔尼诺状态影响的体现之一。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不利于汛期雨带移动。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57万平方公里。

报道称,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该中心同时预测,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易偏多,发生洪涝的风险大;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影响以及未来人类如何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在全球多地出现气候异常现象。一般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在北半球春夏季出现,秋季发展,在冬季达到最强,次年春夏季衰退。对于我国可能有两个最显著的影响:一个是冬季有一定概率产生暖冬,一个是次年夏季在长江流域产生极端降水和洪涝灾害。”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圣诞酷跑2 精灵萌宝贝 逆转检事2 The Mail
收藏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